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文件库及解读 > 政策解读
【文字】关于印发《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件名称: 【文字】关于印发《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统一登记号:
索引号: 发文编号:
公开目录: 政策解读 公开责任部门:
发文日期: 公开形式:
生效日期 : 效力状态: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时期,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落实五项重点任务重要指示的节点时期,全面推进“十四五”大祥教育事业发展对于大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邵阳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邵阳市大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邵阳市大祥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2019年获省政府重点工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2020年消除大班额工作入选湖南省基层改革探索100案例。

全区现有初中6所,小学34所,教学点8个。在校初中生4347人(城区2733人,农村1614人),在校小学生30197人(城区27072人,农村3125人);教学班级766个(小学677个,初中89个)。现有专任中小学教师1791人(城区学校1117人,农村学校674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1167人(城区学校729人,农村学校438人)。共有幼儿园76所(民办园43所,公办园33所),在园幼儿12089人(公办园5175人),幼儿园教职工共1650人。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学前一年入园率100%,学前三年入园率89%。

(一)主要成绩

1.下好全域建设一盘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教育均衡的基础工程,城乡整体谋划,统筹推进。一是全面推进学校基础建设。完善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五年来,完成了5所农村中学、5所中心完小、17所乡镇村小、4所城区薄弱学校、5所城区品牌学校的提质改造,完成26所学校旱厕改造及运动设施建设,完成全区所有学校的功能室配置和信息化建设,成功创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二是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新建、改扩建、收购学校多措并举,新增学位9150个,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员就近入学的基础上,全面完成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目标任务,获省人民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三是全面提升校园安防水平。为全区48所中小学校配备了专业保安人员共92名,全区各幼儿园均配备1名以上专职保安员。区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校舍长效维修。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均按照要求安装了电子安全监控设备和“110一键式”报警装置,区教育局将校车监控平台纳入全区教育信息化同步建设并平稳运行。大祥区被评定为湖南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县市区”。

2.打出队伍建设组合拳,全面保障师资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打造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一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每年公开招聘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乡村教师的长效机制,增加教师队伍新鲜血液,使队伍结构性失衡的短板不断补足。五年来,共招聘教师495名,输送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246名。二是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严肃查处教师违规违纪行为,有效整治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不良现象,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不断提高教师各项待遇。严格落实市政府“八条措施”要求,一揽子解决了教师与公务员工资补差、雨溪、檀江两地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恢复、乡村教师人才津贴配套、优秀教师激励表彰机制建立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切实做到应补尽补、应发尽发、应奖尽奖。同时,为乡村教师新建周转宿舍100套,切实解决乡村教师住校难题。

3.焕发教育科研新气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以教育科研为立教之本,把教育科研贯穿学校发展全过程,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一是树好常规管理新要求。修订完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各学科专、兼职教研员每学期2次以上深入全区中小学检查常规工作,每次检查情况均在全系统公开通报并分校形成书面反馈意见,促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二是建好联片教研新机制。以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推进联片教研机制建设。共创建18个名师工作室(省级以上3个),覆盖中小学各学科,发挥指导、引领、辐射作用,促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三是护好特色发展新格局。坚持有形和活态“两手抓”,持续开展全国青少年足球和篮球特色学校创建、全区大课间检查评比、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全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比武。建成全国青少年排球特色学校2所、篮球特色学校3所、足球特色学校11所;雨溪镇中心完小教师杨实秋在湖南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打破了多年来长株潭教师囊括信息技术课一等奖的纪录;西直街小学学生乔文襄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大赛高年级组一等奖,实现邵阳市学生全国创意编程比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4.打好学前教育攻坚战,全面促进普惠发展。聚焦民生难点和痛点,全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20所农村学校附设幼儿班,民办转制公办幼儿园19所,治理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3所,共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670个,省定目标任务完成度为101%。依托原有6个学前教育机构编制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设立大祥区第一至第六公办幼儿园,有效整合新改办公办园,按要求做好新增编制事业单位登记工作。重新认定普惠性幼儿园28所,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9257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89%。同时,启动了临津门幼儿园改扩建和西苑幼儿园新建项目,建成后可再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630个。

(二)存在问题

1.优质教育资源偏紧。大祥区作为邵阳市政治、商贸、文教中心,进城务工人员集中,跨区域就读学生较多,承担了市区义务教育的绝大部分学位压力。随着二胎、三胎政策放开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加速转移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日益紧张。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城区学校学位容量已达到极限,14所城区中小学中2000人以上的学校多达9所。按照目前的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总量,2022年按照省市要求实行小学45人、初中50人标准班额办学的压力非常大。部分初中、小学的生均体育运动场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不到规定要求,功能教室不足,难以满足深化课程改革的需求。

2.学前教育仍是短板。我区自2020年全面启动新增公办园学位建设工作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财政规模小、建设经费不足,很大部分民转公幼儿园降费难以落实到位。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难度大,治理工作涉及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发改、民政、人社、编制等多个部门,且事权主要在市级层面,治理回收工作进展缓慢。部分民办幼儿园条件较为简陋,幼儿活动场地欠缺,玩具种类不够丰富,师资力量不强,保教水平较低。

3.教师编制严重不足。全区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总额1867人,在编在岗教师1791人。按省编制文件核算,全区义务教育教师编制总额应为2050人左右,教师编制缺口200余人。同时,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较为严重,音、体、美等专任教师紧缺,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全区现有公办幼儿园33所,西苑和临津门2所公办园建成后,公办幼儿园将达到35所,目前仅有45个公办幼儿教师编制,远不能满足公办幼儿园办学需要,迫切需要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

(三)机遇挑战

1.国家及省教育战略的升级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制订强化了教育现代化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地位,为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进入新时代,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对于教育优先、均衡公平、低负优质等教育发展要求的共识进一步凝聚,政府对教育发展的履职要求进一步加强,一系列教育利好政策相继出台,督导评估抓手日益稳固,教育发展的实践环境不断向好。

2.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带来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大祥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提出的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落实“五大任务”的重要指示,加快建设“二中心一枢纽”,全力打造“五城三园三中心”,高质量建成“智慧大祥区、文化生态城”。 “五城”,即高铁新城、能源新城、教育新城、体育新城、美食新城;“三园”,即国家农业科技园、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新经济产业园;“三中心”,即金融中心、康养中心、商住中心。大祥区要落实贯彻“三高”、“四新”、“五大任务”,打造“五城三园三中心”,迫切需要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国家、省、市将会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更加有利于大祥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3.城区人口快速聚集对教育综合均衡带来挑战。随着邵阳市城镇化推进步伐加快,人口集聚和新增趋势明显,伴随着大量适龄青少年进入城区就学,城区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短时间内急剧显现,农村教育资源效率低下现象日益凸显。这要求进一步扩大城区教育资源,有序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效益和质量,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均等、优质的教育服务,实现教育公平和优质化教育服务。

4.教育需求升级对促进教育公平的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多元化、优质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长,新时代迫切需要教育事业发展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区持续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教育供给,初步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步入了“上好学”的历史新阶段。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转型升级,教育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更为迫切,必须抓住机遇,超前布局,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增加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教育供给,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5.教育数字化改革对教育理念与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利用信息经济较为发达的有利契机,坚持把教育强区作为关系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坚持教育数字化改革旗帜。目前,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评价观尚未深入人心,不少教育工作者在贯彻教育思想、落实教育政策、运用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滞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较为滞后,如何高水平打造大祥教育高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国家、省市“双减”工作部署,围绕 “建设教育新城,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工程、高等教育提质工程、民办教育促进工程,强化教育硬件设施、优化教育软件服务,构建民办教育综合体,打造多元素产业基地未来城市样板地、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战略部署,坚持“一流城区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支撑一流城区”理念,紧扣教育“三年大变样、五年攀高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实施大祥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全力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区,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与满意度,为建设“智慧大祥区,文化生态城”实现大祥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服务与人才支撑。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全区学校党的领导和建设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强化立德树人的使命意识,积极构建与时俱进的育人工作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大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围绕规划建设、质量提升做到“三个优先”,即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需要。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推动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发展,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积极破解“入学难”、“入好学难”问题,努力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深化教育多元化、特色化、品质化、均衡化发展,切实满足不同群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4.坚持育人导向。贯彻“双减”工作部署,坚持学生为本,回归育人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变革教育理念和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教育更加优化、校外培训更加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5.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目标导向,持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破除制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内涵发展的各类瓶颈和障碍,以改革创新解决难题、补齐短板、激发活力、推动发展。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三)主要目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全力打造“教育新城”的总体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大祥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加速融入城区教育,全面打造全市示范、全省领先的“未来教育”高地,全面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实验区,构建资源充裕、公平开放、选择多元、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现代教育体系。

三、健全全面发展育人体系

(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双减”工作部署,坚持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扎实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全面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实施“润玉”德育工程、“阳光”体育工程、“新劳动”教育工程、“点亮”美育工程,整体提升育人水平。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五项管理”,重点探索作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综合评价办法,减轻考试压力,实现“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的目标,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推行放学后托管“5+2”模式,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完善放学后托管“1+X”服务模式,为学生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创造良好条件。坚持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强化常态运营监管,推动校外培训机构回归教育本源。

(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工作成效。把立德树人贯穿各类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树立学校德育工作品牌意识,深入开展区域推进优秀班集体建设、区域推进地方党史进课堂活动,不断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载体和方式。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进团组织、少先队工作,使之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突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深化德育改革创新。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在全区中小学校开齐开好思政课,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德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利用整合国家、省级地方德育教材,开发具备大祥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实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德育教学,打造一批区域优秀德育项目。加大创建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力度,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工作室模范引领作用,形成以优秀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人才梯队。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养必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开齐开足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目标维度,制订并落实劳动实践教育计划。组织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积极创建省级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及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结合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劳动实践教育意义的认识,形成劳动实践教育合力。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2.加强和改进体育和美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强化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测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推进区内校园足球工作,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促进足球运动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努力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加强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中小学生心理、近视“一人一档”,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实施中小学校大美育普及项目,统筹推进第二课堂研学基地建设,培育具有区域辨识度的“一校一品”美育课程,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以美育人”改革创新的新举措、新路径、新方法。

3.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认识在多元复杂社会背景下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扩大心理辅导室覆盖面,积极开展省、市级心理健康咨询室示范点的建设,完善设施配套。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继续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整合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完善心理干预机制。

(四)完善协同育人格局

1.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逐步完善家长学校规章制度,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丰富课程体系建设,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工作部署。到2025年,每所学校都建有家长学校,培育家庭教育讲师50名以上,数字化家长学校40所以上。

2.深化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充分利用研学旅行、第二课堂等校外实践活动资源,提升校外德育资源品质和内涵。全面落实政府主导责任突出学校主体地位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力量贯通校内外多种教育形式把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少年宫、运动场等建设成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教育平台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更大空间、凝聚更大合力。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1.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将原六甲、雷喻教学点进行整体改造作为幼儿园办学;对檀江幼儿园、大祥区第一幼儿园进行整体提质改造;新建西苑幼儿园、板桥幼儿园;整体收购10所以上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改造项目。以上项目预计总投资约4.5亿元,建成后计划开班160个,增加学位4800个,全区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达到6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0%以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

2.提升学前教育办学综合实力。坚持优质原则,激活集团化办园机制与互助结对机制,建立与高校合作办园机制,完善阶梯式、循环式等级评估和现代化幼儿园创建机制,持续提升办园水平,努力缩小公办园各园区间、公办与民办普惠间的质量差异,开创以现代化幼儿园为标杆、以省一级园为主体、以省二级园为基础的优质学前教育新局面;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落实民办园监管督导机制,确保民办园的办园质量逐年攀升,让更多的孩子享有高质量学前教育。

3.打造学前教育区域品牌特色。基于现代办园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深化价值管理和品牌培育,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提炼、创生、凸显优质园的管理文化品牌、课程建设品牌,后勤服务品牌,探索从品牌项目走向品牌园区的发展路径,促进整体办园品质的持续高位跃升。

(二)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预计投入资金约4.5亿元,完成祥凤实验小学改扩建,完成西苑小学、曙光小学、六岭小学、敏州路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完成桔园学校异地重建,全面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到2025年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到9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同时,全力做好桃花一中、桃花二中、桃花第一至第七小学等新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统筹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到2025年停办1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其中,2022年完成塘瑶小学、民主小学、板桥小学、山东小学、罗士小学、蔡锷小学、新彼小学等7所学校的停办分流工作,2023年完成五花小学停办分流工作,2025年完成清水小学、狮子小学的停办分流工作。

2.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开好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探索跨学科课程,鼓励开发体现地域特色的创新创造教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个性化课程,优化课程管理,提高教学实效。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实现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聚焦办学质量提升,推进“初中提质强校行动”。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实施提质强校六大举措,制定“一校一策”改进方案,开展初中学校教学视导和办学情况诊断,建立薄弱学校定期调研制度。聚焦课堂主阵地、作业改进、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特色打造等核心要素,开展初中提质强校校长、教师、家长论坛,探索分层走班教学实践,推进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3.实施师资队伍振兴工程。一是选优配强师资。满额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杜绝“有编不补”,优先补充一线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每年面向社会招考教师长效机制,加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力度,每年培养初中起点公费定向师范生约50名。二是提升教师素质。加强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湘中幼师高专等高校的合作交流,以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抓手,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新建名师工作室10个,到2025年全区名师工作室数量达到28个,全面覆盖中小学各学科。三是调动教师积极性。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长效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探索建立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制度,提高班主任待遇。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教师晋升上一级职称必须有在农村学校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落实教师“区管校聘”,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期满后可自愿返城,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在片区内实行“走教”。每年至少评选名教师10名、学科带头人10名、骨干教师30名,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四是强化师资队伍管理。强化校长队伍管理。制定《中小学校长任职年度实绩考核办法》,推行校长聘任制、任期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校长交流轮岗制。强化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出台《中小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考察准入、目标责任、任期考核、离岗退出等机制,任期考核直接与岗位调整、任免挂钩。强化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突出“效能优先”,将教师的绩效考核与绩效奖励、工作调动、进城考试、评先评优等紧密挂钩,激发广大教师的动力与活力。

4.实施教育信息化2.0工程。一是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到2025年,在现有的基础上新增办公电脑约1500台,为全区每位教师和管理人员配备一台办公电脑;为城区新渡小学、翠园小学新建标准录播室;至少将一所城区大规模学校的全部教室武装成常态录播教室;打造一至两所智慧校园示范校;采购一批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优质教学资源,建成大祥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要求,提高全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水平,争取建设一个以上数字实验室;建设至少一个数字图书馆;建设一批数字创客教室;扩容我区教育城域网出口带宽至10G;增加学校监控设备,争取做到监控“无死角”。二是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现有“大祥教育云”平台建设,加入“名师工作室”管理模块;建设好实验装备管理平台和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现装备管理信息化;根据省教育厅规划部署,搭建“三个课堂”管理平台,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三是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推进全区教育系统无纸化办公的应用;组建教育信息化技术、管理团队;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到2025年,50岁以下教师培训合格率达100%;培训一批科技创新、机器人、少儿编程、创客项目等师资;增加新聘教师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比例,保证信息技术教学师资。四是搭建教育网络联校群。全区统筹规划,组建至少14个“城区小学带乡村小学”“大祥一中带农村中学”“中心完小带村小”模式的网络联校群,覆盖全区所有学校;健全网络联校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三个课堂”建设。五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场景,常态化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促进网络教研与学科深度融合;大力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提高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水平。

(三)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依法依规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审批登记、开展专项治理、强化日常监管,切实规范校外培训秩序。有序开展民办教育机构分类登记和分类管理工作,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和完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民办教育生均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支持民办学校创新办学机制和育人模式,培育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与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教育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并定期公开教育“黑白名单”。

(四)构建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推进资源扩容,高标准建设现代职业学校。高起点统盘规划全区职业教育发展布局,不断使职业教育同大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同群众期待相契合。保持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同步规划和扩张新的职教资源,重点建设一批专业特色显著、专业竞争力突出、专业服务力优质、专业集群化发展完善的高水平专业群,提高中职学校办学竞争力和吸引力。

2.深化产教融合,高效能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完善产教统筹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校教育与行业产业的对接,与专业能力标准的对接,与生产过程和工作岗位的对接,全面落实国标和省标,科学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试点,全面推行企业、高校、中职三方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3.构建服务体系,高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按照“需求导向、高端定位、服务产业、校企共享”要求,突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标准研发、培训模式创新、职业能力展示等六大核心功能,建立与区域发展特色相匹配的融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职业体验基地为一体的“三融基地”。逐步打造1-3个生产研发转化基地和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社会服务力。

(五)健全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1.拓展终身教育资源,促进学习资源开放共享。统筹区域内各类学习资源,优化、拓展终身教育学习资源。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促进各部门、各系统的学习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教育功能,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民俗馆、科技馆等各类公共设施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便利。积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等各类传播媒体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服务。

2.建设数字化学习网站,搭建市民空中学习平台。加大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力度,通过外引内建方式进一步丰富资源。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通过发挥网络教育的特有优势,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把数字化终身教育服务深入到社区和家庭,创新“三全(全生命周期、全时段服务、全要素保障)”应用场景,在社区、村100%建立公益性学习中心,将其打造成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市民终身学习资源中心、政策信息传播中心和学习交流中心。加强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推广,加大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终身化理念的宣传,提高居民终身学习参与率。

3.创新终身教育内容形式,打造特色品牌项目。统筹安排区域内各类终身教育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市民参与率,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打造各类品牌学习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实施“一社区一特色”工程,社区(村)层面充分挖掘和调动百姓学习需求,依托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完善软硬件设施配套,定期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自成特色的学习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教育的责任。将“十四五”期间重大教育改革和重大教育政策纳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决策范畴,推动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统筹布局和协调落实。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完善党组织管理体系,优化完善学校大党建综合考评体系,统筹推进公民办学校党的各项建设和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全面推进“清廉教育”和“清廉学校”建设,打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为规划实施创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二)强化教育投入

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依法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通过政策设计、制度设计、标准设计、项目设计带动投入落实财政教育支出责任,加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财政规划的统筹衔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12%以上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对执行公办收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生均培养成本补差。合理确定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支持学校项目建设,符合教育发展规划的建设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安排投资计划、优先保证建设用地,足额安排学校建设经费。完善教育标准体系科学核定基本办学成本健全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并建立持续稳定增长机制。

(三)维护校园安全

坚持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定期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评估,高标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逐步实现校园风险隐患职能感知、及时预警、即时响应、迅速处置,有效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现代化水平。强化学校食品安全,加强学生用品安全和后勤服务设施统一管理,完善学校、服务企业及各类产品准入、采购、质检、服务、监督机制。深入推进学校安全保障助力行动、交通秩序优化提升行动、文化环境市场净化行动、警校协作强化护学警务行动及校园周边“治三乱”行动等,切实做好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本质提升工作。在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设立学生安全区域并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雪亮工程”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学校安全和师生健康的良好环境。  

(四)抓好组织实施

各部门根据《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切实履行好教育发展职责。各乡镇、街道、学校从实际出发,制订本区域、本学校实施《规划》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分层级抓好组织实施。《规划》明确的各项指标纳入对乡镇、街道、学校的年度综合评价和绩效考评体系。依照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区人大、区政协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建立中期评估和监测制度,全面分析检查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对规划的督导评估机制建设,定期开展规划落实情况督导评估,公开发布规划实施情况督导报告。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宣传《规划》有效实施对推进大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增强教育自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发展改革的良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中共邵阳市大祥区委 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4305030003 政府值班电话:0739-5322208 备案许可证号:湘ICP备18015654号-1
纪委投诉电话:12388 湘公网安备 43050302000160号
主办单位:中共邵阳市大祥区委 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