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十二)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2月29日在大祥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邓 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大祥区、文化生态城”建设,总体完成了“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过去五年,是坚决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五年。坚决落实三大攻坚战决策部署。重大风险防范有力有效,整合区属融资平台公司5家,化解地方政府性隐性债务1.71亿元,实现地方政府性隐性债务全部化解清零,政府债务风险持续稳定在绿色安全范围;严打严治防范社会风险,打掉恶势力集团4个、恶势力团伙9个,连续三年没有发生命案或其他重大恶性案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工作2019年被评为全省先进。精准脱贫圆满收官,严格落实“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统筹扶贫资金9.6亿元,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助学、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电商扶贫工作2019年被评为全省先进。9个省级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0户7927人全部实现脱贫。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取缔粘土砖厂11家、制砂场15家,搬迁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企业23家、河鱼馆13家,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截污工程建设4个,建成桃花新城、湘中幼专一体化污水处理厂。132件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件全部按要求办结销号,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和云峰水泥卫生防护距离内房屋搬迁、红星夜市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环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坚决落实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决策部署,“涉渔”“三无”船只全部拆解到位,持证渔民安置、就业、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坚决落实“大棚房”、违建别墅整治决策部署,按时高效完成全部10处“大棚房”和1处违建别墅拆除、复垦复绿、手续完善等整治任务。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稳居全市第一方阵、三区第一。2016年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39.5亿元增至189.9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8.3%;财政总收入由5.27亿元增至6.42亿元,年均增长4.3%;规模工业增加值由38.2亿元增至43.2亿元,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由74.7亿元增至157.3亿元,年均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3.8亿元增至90亿元,年均增长7.1%;进出口总额由1亿美元增至3.2亿美元,年均增长26.3%;实际利用内资由26.3亿元增至51亿元,年均增长14.23%;实际利用外资由1970万美元增至3600万美元,年均增长12.8%。全面小康工作2016—2018连续三年荣获省市先进。
过去五年,是产业项目发展量增质优的五年。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4.8:40.5:54.7调整优化为3.9:29:67.1。“十三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16%。实施重点项目359个,完成投资476.1亿元。国家农业科技园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现场验收,建成标准化厂房7.6万㎡,签约入驻企业17家,投产企业11家,实现税收2645万元。省级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67.2亿元、年均增长8.5%,完成园区投资60.3亿元、年均增长6.2%。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如期实现开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家、达54家。2017年、2019年分别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区)、全省优质农产品(蔬菜)供应基地。9个农产品入围“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名录,“宝庆朝天椒”成功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成湘西精品旅游线路村5个、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3个。
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拓展的五年。深化改革工作2016—2019连续四年获得全市先进。2019年在全市率先实施绩效考核改革试点,经验做法被省里典型推介。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行政权力事项1467项、合并取消355项,清理证明事项36项、精简22项。全面完成党政机构、国家监察体制、法官员额制、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和公务用车等改革,事业单位分类、全程电子化、“最多跑一次”、商事制度、民兵调整等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4+X”警务机制、宅基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成效明显,群团工作“六同”、“失独”家庭帮扶机制、国地税征管体制等改革做法被省、市专题推介。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首批100件事项已有76项实现网上办理。建立健全产业招商“115”工作机制,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积极参加全球邵商大会、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推介会等招商活动,签约引进项目28个,总投资123.2亿元。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经费年均增长22%。培育限上企业91家,“破零倍增”企业35家。
过去五年,是城乡环境日益改善的五年。配合市里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推进“三城同创”。城镇化率由76.23%提高到77.82%。大力实施“城市双修”和城市基础建设三年行动,桂花桥、雪峰桥、学院路、新城大道、湖口井路、邵水西路、雪峰南路北段、大祥路北段等建成通车,主干道路“白改黑”和背街小巷改造全部完成。完成城区防洪堤闭合圈一期工程建设2.2公里。积极开展“三万株树木进城”和“四边五年”绿色行动,完成造林绿化4.2万亩,建设省市级秀美村庄39个、城市小游园17个,森林覆盖率由29.27%提高到32.96%。大力实施“农村双改”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广农村环卫市场化运作,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集中处理。实现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2019年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全域推进县市区。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5564户。强力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拆除“空心房”21万㎡。完成农村公路窄改宽65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20.8公里。
过去五年,是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十二五”期末的21448元增至33538元、年均增长9.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十二五”期末的14111元增至22785元、年均增长10.1%。48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2178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14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2个、城市棚改10282套、农村危房改造1623户。争取并投入资金4.3亿元,收购改建华夏方圆学校,新建学校5所,提质改造学校42所,化解超大班额231个、大班额277个,实现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和大班额全面清零,顺利通过国家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评估验收。2019年成功创建全省现代化教育技术试验区,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2020年被评为全省先进。75个村级规范化卫生室建成使用,完成家庭医生服务签约16万人,2016年成功创建全市城区首个省级慢性疾病防控示范区。新建、改扩建公办敬老院2家。完成38个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和60个美好社区建设,2016年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认真开展“大恳谈、大走访”活动,持续保持全市平安县市区称号。持续抓好“邵阳快警”“一村一辅警”和综治中心建设,得到省、市主要领导肯定。重拳整治外流贩毒,“两打两控”和“净边”行动成效显著。全面推行“一二三四五”群众工作机制,区信访接待中心建成使用,连续三年特别防护期实现零登记、零事故、零非访,连续五年的全省信访重点县市区成功摘帽。大力开展公安消防大建设三年行动,乡镇专职消防队、村志愿消防队和社区微型消防站实现全覆盖。不断加强人民武装力量建设,区人武部2016年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单位和全面建设先进团级单位。健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保障力度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圆满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
过去五年,是行政效能切实提升的五年。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不移抓好省委、市委巡视和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商务领域工作获得2019年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奖。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梳理、填报和公布“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27件、跨域通办事项189件。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187件人大代表建议、195件政协提案全部按要求办复,见面率、办复率均达100%。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省委和市委“约法三章”规定,深入开展“禁赌限牌”、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借贷、“提篮子”“打牌子”等专项整治,切实抓好审计监督、效能督察和廉洁单位创建。坚持“过紧日子”的思想,压缩“三公”经费2380万元。
同时,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人民防空、民族宗教、移民、物价、供销、侨务、对台、工商联、社科联、残联、老干、老龄、关心下一代、工会、共青团、妇联、编制、保密、档案、政府采购、机关后勤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抢抓机遇中干事创业,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前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扭转了疫情冲击影响的被动局面,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9亿元、同比增长5%;财政总收入64289万元、同比增长1.3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842万元、同比增长0.2%;规模工业增加值43.2亿元、同比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157.3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同比增长5%;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实际利用内资51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38元、同比增长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85元、同比增长8%。
1.坚持高站位,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坚持统筹处置、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实现“抗疫指挥部”实体化运作,仅用17天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34天实现本土确诊病例清零。坚持群防群控、网格管理,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络,最大限度阻断病毒传播途径,邵阳火车南站和汽车南站筛查测量体温487万人次,财政出资核酸检测1.65万人次。坚持强化保障、全程服务,推动国泰民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快速落地投产。坚持应时而变、强化举措,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完善落实“三个闭环”措施,实现境外大祥人员、境外入大祥返大祥人员摸排全覆盖;全面落实上级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制定出台我区《关于支持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暂行办法》共10条帮扶措施,完成减税降费5000万元、奖补150万元,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复业复市、复学复课。疫情发生以来,全区累计确诊6例,均为疫情初期输入性病例,至今无新增病例。
2.对标高质量,持续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68个、完成投资68.4亿元,完成征地922.65亩,拆迁房屋6.6万㎡。市新经济产业园入驻我区,犬木塘水库、邵阳火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站改工程、罗市220千伏变电站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新入驻企业7家,高新路安置房一期工程完成基础建设,日处理300吨临时污水处理站建成使用。省级工业集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4家、达39家。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成功申报第一批“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湖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3.着力求实效,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完成第一批区属经营性资产注入。精准脱贫方面。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93个,完成扶贫产品销售2262万元。实现“四个渠道”动态就业278人,帮扶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就业47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全部搬迁入住。贫困学生实现零辍学。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有序推行。贫困人口安全饮水保障率达100%。全年脱贫247户407人,顺利通过省扶贫工作实地考核验收。污染防治方面。省第六生态环保督察组交办的21件信访件全部按时完成整改销号。持续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11月底,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提升0.75、达3.29。深入推进河长制,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均达100%。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4项任务全部提前完成。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转运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4.统筹破与立,持续加快改革开放创新步伐。区级一体化政务平台建成使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五级互通”。116项乡镇(街道)权责清单、28项放权赋权管理权限和137项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落实到位。第一批29个区直职能部门入驻区政务服务智慧大厅。民兵调整和征兵改革持续推进,有望被评为全市先进。签约引进项目5个,其中10亿元项目1个、5亿元项目1个。培育限上企业15家,“破零倍增”企业18家。完成专利申请181件,知识产权体量位列全市第一,成功入选全省十大知识产权建设强县(区)。成功申报省级星创天地企业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
5.推动一体化,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积极推进创文固卫,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复审。持续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成植树造林4200亩,建设生态廊道1560亩,改造提质小游园7个,建设秀美村庄14个。配合市里完成城区充电桩安装345个、5G通信网络基站建设314座。全面完成资江南岸沿线房屋立面改造。宝庆府古城墙保护工程、城区防洪堤闭合圈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提质改造公厕54座、垃圾中转站19座。全面启动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建成百春园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依法推进控违拆违,拆除违法建筑面积6.7万㎡。建设高标准农田5400亩,粮食总产量达6.35万吨。出栏生猪7.5万头。“粮安野香米”和“映霜红桃”荣获“中部农博会金奖”。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全域推进县(区),打造省级精品村1个、省级美丽村1个、市级美丽村4个。国家自然资源武汉督察局交办问题全部如期完成整改销号。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0.3公里,“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10公里。在全市率先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6.立足惠民生,持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区财政民生领域支出达4.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3.2%。大祥一中、滑石小学、雨溪中心完小改扩建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740个,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班级158个。发放教师奖励性补贴2800万元,实现全区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湘中职业技术学院启动建设。化解超期安置56户,配合市直部门化解超期安置288户。5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竣工使用,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两次现场推进会均在我区召开。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4户。六岭、中驰、白洲、西外街原市食品总厂等棚改项目加快建设。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8人。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5%。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全科医生、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计划。扎实做好退役军人优抚优待、转隶接收、社保接续补缴、教育培训和双拥模范创建等工作。圆满完成全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望被评为全市先进。积极履行引领、联系、服务妇女职能,妇联系统宣传和家庭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
7.注重兜底线,持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持续健全“一村一辅警”“邵阳快警”工作机制,在村(社区)组建“宝庆大叔”平安队伍,城乡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被评为全省第一批新时代县域警务工作突出单位,全市重点人员管控现场推介会在我区召开。深入开展“三无”创建活动,个访、集访行为和越级访、非访数量大幅下降。全面完成117处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隐患整改,在全省率先实现普铁安全隐患清零。提前完成“基层消防上台阶”三年行动,完成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坚行动任务。组织开展抗洪抢险军地联合演练、“春雷2020”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五年恪尽职守、奋力进取,我们用实干笃定前行,用汗水浇灌收获。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和广大干部团结一致、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大祥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为此次抗疫斗争作出重大贡献的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驻区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应急救援人员、新闻工作者、下沉干部、基干民兵、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问题是未来努力的方向。自我审视和考量,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中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不断增加;税收质量还有待提高,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偏少;污染防治、信访维稳等任务较为繁重;城乡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少数干部服务能力、担当精神、工作作风还有待增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坚持强实体、兴城镇、优环境、促开放、惠民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祥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紧紧围绕“智慧大祥区、文化生态城”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四一三园”建设,切实推动大祥区建成邵阳市湘中湘西南文化体育中心引领区,建成创新、法治、幸福、美丽新大祥,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祥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一方阵、三区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29:67.5。到“十四五”末,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社会文明快速提高,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生态质量显著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1.始终在产业链条建设上不断发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融合发展。完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创建罗市、板桥等2个省级特色产业强镇。建成3万亩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提质改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农业产业园6个、专业合作社200个、家庭农场500个。推动工业升级发展。推动传统工业提质升级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产业1个以上、超过50亿元的产业1个以上。促进农产品加工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推进现代服务业跨域发展。发展壮大文旅康养业、高新数字产业和商贸物流业,建设现代金融业集聚中心、总部经济核心高地,加快职教新城职业教育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2.始终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上不断发力,着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打造改革先行先试区,力争获得2项左右国家改革试点权限、5项左右省级改革试点权限。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政策。贯彻落实“一带一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战略,实现进出口总额均增长10%、利用内资均增长10%、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推进与湘南湘西区域各县市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横向协作,促进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推进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四位一体”科创体系建设,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2家,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核心服务机构3-5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0-15家。
3.始终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上不断发力,着力共建共享美好家园。按照中心带动、分工协作、城乡一体要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建成区规模,引导老城区人口和功能向新城转移。加大中心老城区改造升级,改善旧城内部生态活力和人居环境。推进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有效发挥信息化在城市发展中的支撑服务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特色农业等特色产业,不断扩大城镇规模。做大做强粮油、精品水果和生态蔬菜产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落实“千村美丽、万村整治”要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争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区)。全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美丽乡村8个、市级美丽乡村15个。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改善和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标准,确保每个乡镇建好1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抓实乡镇(街道)文化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公共文化网络全覆盖。加快区域主要道路网络建设,推进城乡公路一体化发展。积极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完成6个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大力开展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年行动,完成4个乡镇(街道)污水处理厂建设和2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加强农村各类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
4.始终在新基建建设上不断发力,着力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S338、S232、S217、邵九公路等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园区资源产业路、蔡锷故居旅游公路。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完成板桥110千伏变电站建设,续建罗市220千伏变电站及其配套工程。加快推动管道天然气向农村延伸,积极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光纤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进村入户,推动农村宽带网络、5G网络设施全覆盖。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犬木塘水库、城区防洪堤闭合圈建设,提质改造资江南岸防洪堤。加强区域一体化供水网络建设,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千吨万人人饮工程覆盖率达100%。
5.始终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发力,着力增绿大祥发展底色。构建生态空间格局。持续抓好“三城同创”,积极创建园林式单位和小区。加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特色自然村落保护开发和农居建设,打造4条最美“四沿”景观带。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严格控制生态水量下泄,推动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相应省级标准。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建设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农村试点活动。推广绿色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大幅降低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强度。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以河长制为抓手的河湖管理机制,完成区内邵水河、资江重点流域截污,推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构建。
6.始终在公共服务普惠上不断发力,着力建设宜居幸福大祥。促进充分就业增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4万人。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质量建好一批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村创新创业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新型学徒制培养为重点的培训体系。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动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一体化发展,实现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达6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比达80%以上。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以上。完善社区和职业教育,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建区教师发展中心。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基本建成城乡居民15分钟医疗服务圈。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升传染病疫情控制和救治能力。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区人民医院综合医疗能力。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按政策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和水平,解决好特殊人群、边缘人群、困难人群保障问题。加快推进区福利中心、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加快发展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繁荣文体事业。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六化”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继续实行动态管理常态化,加强乡村振兴、社会保障与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机衔接。
7.始终在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上不断发力,着力建设平安法治大祥。 完善社会治理格局。探索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推广“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推进智慧综治建设,提高网格化治理水平。建立小区物业管理标准服务和联席会议制度,将无物业老旧小区纳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宣传和互联网监管,提升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提升法治能力。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机制。建立健全涉众型风险防范处置、舆情管控引导、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整合优化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推动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持续推行“一村一辅警”“邵阳快警”工作机制,加快推动智慧农村警务室建设。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普法教育宣传,引导全民自觉守法。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协调机制,不断完善防灾减灾、防汛防火议事机构。加强气象服务保障和地质、地震灾害防治,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升政府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筑牢公共安全防控。加大公共安全财政投入,运用现代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基本公共安全服务水平。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做好全年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以上,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5%。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1.坚定不移抓好产业升级转型,以更高质量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高地。
不断夯实园区基础。稳步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提质升级园区路网、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启动雨檀路、湘商路、木石路建设,建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实现天然气开通入园;加强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双创中心、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积极参加农博会,积极举办农科论坛活动,帮助入园企业拓宽产品销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力争浩天米业、鲜农都、宝隆和等重点涉农企业转移入园。稳步推进省级工业集中区建设。不断优化企业结对帮扶措施,支持引导园区企业技改升级;加大环保企业、高新企业引进力度,淘汰清退污染企业和僵尸企业。稳步推进蔡锷故里博览园建设。完善园区及周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蔡锷故居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提质升级,积极开展“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申报,规划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
不断推动项目建设。紧盯产业发展方向和转移趋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梳理存量、谋划增量,确保“十四五”规划项目库应纳尽纳、储备充足。规范项目审批权限和流程,抓好项目筛选论证、项目报批、用地审批、征地拆迁等前置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上级直达资金、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合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重大项目55个,完成投资65亿元。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开展定向招商,积极参加全球邵商大会、沪洽周,深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开展招商推介。开展定位招商,围绕农产品加工物流、文化及教育配套、金融商贸会展服务、新经济产业、总部经济等,强化与三类500强、大型国企、知名民企的对接。开展定点招商,发挥各地商会作用,深入推进领导带队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全年引进项目5个以上、投资60亿元,其中15亿元项目2个以上、到位资金20亿元。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全省一流营商环境标准,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服务企业、联点企业、帮扶企业常态化制度,树立保护创业者、尊重纳税人、服务企业家的鲜明导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坚决兑现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和各项扶企惠企政策,不断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主动为企业解决好融资、用地用工、水电、出行等问题。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对索拿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的整顿力度,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利和企业知识产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依法依规经营。
2.坚定不移抓好“六稳”工作,以更强担当落实“六保”任务。
全力保居民就业。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市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41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落实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更多就业。积极推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式培训,培训各类劳动力2500人。不断巩固清欠工作成效,健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
全力保基本民生。大力扶持辖区粮油生产、肉禽屠宰企业稳定生产,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调度。抓实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和价格监控,依法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有效平抑市场物价。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特别是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孤儿、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保护力度,持续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稳步提升社会救助和基本保障标准。
全力保市场主体。深入开展市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深化打击传销,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公平参与竞争。强化普惠金融服务,加大中小微企业精准帮扶,建立“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援企稳岗等纾困惠企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积极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转变优化监管方式。不断强化“产业振兴、真情结对、精准服务”和“一企一策”措施,精准掌握企业需求,精细提供政务服务,精心推动问题解决。
全力保粮食能源安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和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54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强化粮食储备、粮食监管及军粮供应工作。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加强“月清三地”工作,完成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违法用地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空心房”拆除任务。持续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完成省定5.5万头生猪出栏任务。建设多元化的农村清洁能源结构,加强农村沼气池安全管理。加快推进气化大祥工程,启动燃气供应干网建设。
全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依托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深入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入驻、上下游全链条发展。紧扣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指导重点企业梳理核心配套企业名录。鼓励产业建立行业协会并发挥作用,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建立紧密协作关系,依托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协同达产达效。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展会和宣传,提高辖区企业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全力保基层运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完成10%压减目标。坚守债务风险底线,加快推动区属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完善政府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控机制,从严从紧控制政府债务增量,大力化解政府债务存量。大力争取转移支付资金,抓好暂存性、暂付性款项清理收回。继续加大疫情防控和民生重点领域投入,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
3.坚定不移抓好“五网”建设,以更好标准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推进路网建设。配合市里抓好邵阳火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站改工程建设。启动S338戴家坪至罗市桥段高标准提质改造和S232板桥至双江段扩改工程。完成雨罗路7.2公里路面维修改造。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建成园区资源产业路项目5公里。完善道路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加大高铁、普铁沿线违法建设处置力度。
加快推进水网建设。积极推动犬木塘水库建设。推进城区防洪堤闭合圈二期工程1.15公里防洪堤建设。建成区级智慧河湖监控平台,实现辖区资江、邵水、檀江等重要河段和5座小Ⅰ型水库24小时远程监控。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PPP项目扫尾工作。持续抓好水库除险加固、维护修缮、沟渠疏浚等农村小水利建设。
加快推进电网建设。继续实施电网建设三年行动,完成罗市220千伏变电站、国家农业科技园电网专线改造和“两院四路”电力管线入地工程建设。升级改造农村10千伏线路和低压线路。启动板桥110千伏变电站建设。
加快推进互联网建设。配合市里完成辖区100座5G基站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光纤入户工程,加大农村光纤铺设力度,稳步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重要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深入开展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建成使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
加快推进教育网建设。新建西苑幼儿园、板桥第二幼儿园,接收桂花苑幼儿园、湘中幼专幼儿园等办成公办幼儿园,推进5所以上民办幼儿园转制公办,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800个。启动曙光小学、西苑小学、六岭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桔园九年一贯制学校等5所学校新建项目。大力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推动邵阳培文学校、湘师中学等项目尽快落地建设。配合市里加快推进湘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4.坚定不移抓好城乡品质提升,以更实举措统筹区域发展。
强化城市基础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发挥棚改、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稳投资、促消费拉动作用。高质量完成131个老旧小区年度改造任务。加快推进深塘、白洲、六岭、中驰、西外街原市食品总厂等5个棚改项目建设。配合市里启动湖口井路电力廊道建设。完成市定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加快宝庆府古城墙保护与展示工程建设。完成4个小游园绿化设施和景观建设。统筹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新建干湿分离垃圾中转站5个、公厕5个。
优化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拓展信息化手段和电子政务应用,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与城管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大力推行精细化环卫作业管理,不断提升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和机械化作业率,完成智慧环卫一体化招投标。全面实行“7315”工作法,不断增强街面秩序监控能力。扎实开展户外广告整治、“门前三包”管理、农贸市场周边和校园周边整治。建立完善城区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体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强违法建设日常巡查和处置,确保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拆除一起。
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新建农业产业基地3个以上,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加快推进粮安种业、湖南浩野农业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开工投产。加快推动罗市特色产业小镇和罗塘3D科技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有序抓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省级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3个。完成5个农村污水处理和4个垃圾转运项目建设。完成农村改厕500座。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植树造林2000亩,建设生态廊道1960亩。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认真抓好村级换届,选派能人和大学生充实村级班子。
细化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强化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和渣土监管、违规餐饮油烟排放整治等措施。扎实推进河长制,开展板桥溪、雨溪、黄草坪溪等清淤疏浚、河渠连通、岸坡整治,完成城南街道紫霞排污口截污工程建设。抓好桂花渡水厂二级饮用水源地涉污企业整治搬迁。按照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要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持续做好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继续开展污染防治“夏季攻势”,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的突出问题整改。坚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销号,完成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安置地交付和云峰水泥安置户建房验收发证。
5.坚定不移抓好改革创新,以更深层次推动开放合作。
聚力推动改革上新台阶。强化重点改革和已部署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回头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加快组织第二批区直职能部门入驻区政务服务智慧大厅。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面推进第二批10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落实落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税收入质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深化征兵“一年两征两退”改革,大力输送优质兵员。
聚力推动开放上新台阶。围绕产业、“两新一重”、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公共安全与应急能力提升等领域,大力开展扩投资专项行动。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积极配合省、市加快推进检验检疫、公路口岸等平台建设,增强对外贸易发展保障和服务功能。建好开放型经济主阵地,推动体育新城、职教新城建设,增强外来资本投资大祥的吸引力。统筹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抓好外贸企业“破零倍增”,打造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支持引导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大循环中释放产能,培育规上企业5家以上。
聚力推动创新上新台阶。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良性互动,努力形成开放联合的创新生态。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增科技型企业5家以上,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积极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创收创效,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2%以上。大力推动质量强区、品牌强区战略,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以上,确保发明专利申请量、拥有量和专利总量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对接落实“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宝庆人才行动计划”,健全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激励机制,加强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6.坚定不移抓好共建共治共享,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社会事业。
注重常态化疫情防控。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形势,严格落实上级防控部署,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突出抓好春节前后疫情防控。坚持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境外入大祥返大祥人员全流程闭环管控措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群众志愿者作用,继续实行“网格化”管理,切实抓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入大祥返大祥人员信息摸排和管控。落实企业、学校、农贸市场、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常态化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措施。加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疫情早期监测预警、应急救治和物资储备能力。创新爱国卫生方式方法,提升公共卫生体系水平和应急处置、隔离管控、医疗救治能力。
注重民生保障。全面完成省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抓好宣传总结、舆论引导,科学谋划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成城区CD级危房改造828户、农村危房改造100户。完成雪峰南安置小区、桂花东苑、紫霞星苑安置房交付和蔡锷故居安置房建设。不断规范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军休所、光荣院、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一站式”结算。完成公办敬老院护理床位改造,确保养老机构护理床位达50%以上。积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居家养老。
注重社会治理。加快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实现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继续抓好“邵阳快警”和“一村一辅警”,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全面落实消防救援人员职业保障和优抚优待政策。启动区应急管理指挥服务中心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努力实现“三个坚决、两个确保”目标。深化“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努力创建“三无”县区。认真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努力创建民主法治示范县区。加强网络服务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赋予了政府新使命,也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始终把政府工作置于区委的全面领导下,把政府定位聚焦在抓落实、抓督导、抓推进上,进一步认真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提升政府效能。
着力彰显忠诚本色。把对党忠诚作为最基本的政治素养、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最重要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宪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谋划推进工作的纲和魂,不折不扣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到位,将区委的思路举措落实到位。坚持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全面开启“八五”普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着力提升创新效能。抓紧出台打造“三大高地”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完善推进机制,出台支持政策,营造浓厚氛围。推进理念创新,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不争先进就会落后”的意识,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提升工作效能。推进管理创新,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建设,提升政府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制度创新,立足流程再造,打破行政审批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推动政府服务模式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政府办事效能。
着力强化使命担当。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总书记强调的事、中央关心的事、老百姓揪心的事、关系发展全局的事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推行任务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实效化。加强学习研究,做到“在岗、在行、在状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完善落实容错纠错、激励提升等工作机制,形成良好干事创业氛围。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相关工作,从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中汲取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着力践行服务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以“做好服务是本职,服务不好是失职”的标准,将服务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最大限度提高群众的满意率。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深入基层一线,做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群众有所盼、政府有所为”,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资源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着力打造廉政形象。坚持“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工作节奏,营造“定了干、干必成、成必优”的良好氛围。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及其“保护伞”,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和基层“微腐败”。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市委“约法三章”,坚决防止“四风”问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逐梦前行开新篇,风起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不忘初心、坚定信心,不负韶华、实干笃行,为开启大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大祥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