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祥概况
大祥年鉴
  • 2024大祥年鉴



《邵阳年鉴(2024)》

大祥区领导成员目录(2023年)

区委书记:

王 俊

区委副书记:

曾峤林

陈 容(女,2023年2月免)

殷继东(2023年5月任)

区委常委:

王 俊

曾峤林

陈 容(女,2023年2月免)

殷继东(2023年5月任)

向 兵

谭飞鸿

贺光明

易明方

周剑锋(2023年9月免)

杨建平(2023年11月任)

肖小鑫

吴方定(2023年5月免)

夏向阳(2023年5月任)

伍 毅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蔡治军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 华(女)

欧阳恩球

张天民

傅国卿(回)

解 美(女)

区人民政府区长:

曾峤林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吴方定(2023年6月免)

伍 毅

夏向阳

刘海龙

蒋金亮

唐兴辉

黄静怡(女,2023年11月任)

夏丹波(女)

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李江晖(女)

区政协党组副书记:

李月华(女)

区政协副主席:

李月华(女)

胡迪芬

龙 达(兼,2023年9月免)

李恒良

李 沁(兼)

刘展艳(女,2023年11月提名任)

区人民法院院长:

刘康民

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铁英(女)

【概述】 大祥区地处湖南省邵阳市区的西南部,土地总面积215.06平方公里。全区现辖2个乡1个镇11个街道,常住人口36.3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4‰。

年降水量1183.2毫米。主要矿产资源有矿金、铁锰、无烟煤、大理石、石灰石等。森林覆盖率22.73%,水质综合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88.4%。

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32.7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同比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2.4亿元,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4.3亿元,同比增长6.3%。三次产业构比为3.2:35.4:61.4,与上年比较,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持续增强,现代服务业优势彰显,产业结构更加符合大祥经济发展实际。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亿元,同比持平。其中:农业产值6.3亿元,同比下降3.6%;林业产值8.4万元,同比下降40%;畜牧业产值3.5亿元,同比下降7.8%;渔业产值5515万元,同比增长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9.5%。全区粮食总产量5.6万吨,比上年减少2000吨。经济作物中:油料 4103吨,增产77吨;蔬菜6.9万吨,增产600吨;瓜果39105吨,减产1061吨。生猪累计出栏7万头,减少1万头;猪肉产量5500吨,同比下降5%;生猪存栏5万头,同比下降18%。家禽出栏187.3万羽,同比增长42%;累计禽蛋产量900吨,同比增长28%。水产品产量2750吨,同比增长14%。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5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同比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109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9亿元,实现税收3.7亿元。

全区年末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75家,全年施工面积 370.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16.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7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105.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竣工产值40.6亿元,房屋竣工价值 18.9亿元。全区纳入统计施工项目53个,新开工项目32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其中,房地产企业62家,在建项目39个,房地产投资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3.2%,商品房销售面积7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6.9%;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6.6%;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76.4%;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下降39%。

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住宿餐饮企业共84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同比增长5.3%。

全区实际利用内资94.06亿元,同比增长16.08%,实际利用外资10万美元。实现进出口8.48亿元,同比增长19.8%。

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011万元,同比增长10.5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3387万元,同比增长9.59%。

全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0414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329万元,同比下降2.34%;国防支出296万元,同比增长12.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051万元,同比增长24.31%;公共安全支出2391万元,同比增长40.07%;教育支出33732万元,同比增长16.76%;卫生健康支出13082万元,同比下降36.19%;城乡社区支出9074万元,同比增长11.26%;农林水支13879万元,同比增长3.59% ;科学技术支出1642万元,同比增长190.11%;文化与传媒支出1141万元,同比下降37.55%;交通运输支出2150万元,同比下降3.97%;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333万元,同比下降6.39%。

全区区属学校41所。其中区属学校普通中学6所,小学35所,区属学校在校学生3.76万人,普通中学5400人,小学3.3人;普通中学招生2071人,小学招生5973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038人,小学毕业生4800人,小学升学率100%。

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2个,其区人民医院1个,基层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卫生室81个,诊所116个。共有执业(助理)医师445人。2023年度,全区上报出生人口196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100%。

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88元,同比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50元,同比增长4.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38元,同比增长5.5%。城镇新增就业396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0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5%,低于控制目标1.65个百分点。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4233人,“4050”等困难群体再就业848人。全面开展培训,全区职业培训1865人。

全区进一步巩固提高城乡低保的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和规范化管理,全年累计保障城乡低保5.43万户次、9.05万人次,发放3176.49万元,其中累计保障城市低保3.70万户次、5.91万人次(月平均保障3085户,4924人),发放2339.73万元;累计保障农村低保1.73万户次、3.14万人次(月平均保障1441户,2615人),发放836.76万元。今年保障特困供养人员为10099户,10256人,社会化发放833.88万元。其中分散供养8312户、8469人,社会化发放633.54万元,集中供养1787人,社会化发放200.34万元。2023年全区共办理城乡居民大病共报销2441人次,支付大病金额1281.21万元,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966人、506.24万元。

全区全年累计发生各类事故8起,死亡8人。其中交通事故发生6起,死亡6人;房屋建设施工事故2起,死亡2人;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水上交通、特种设备、工商贸企业等领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宝庆古城墙、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召伯窑、育婴堂、松坡图书馆、古卸甲坊),国家4A级景区1个(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梅山养生太极拳、羽毛画)。省级工业园区1个。

是年,大祥区涉众风险“三线三常三色”处置化解工作获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表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改造和学生资助工作获评全省先进。获评全省知识产权建设强县。优化营商环境被评为全省优秀区。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获评全省文联系统先进单位。粮安科技两个杂交水稻品种获全国金奖。成功创建垃圾分类省级示范街道2个。全区政府隐性债务清零,政府隐性债务清零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华夏方圆小学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城南街道台上村获评湖南省2023年村(社区)级“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南有乔木非遗时尚美好生活基地》被评为湖南省文旅公共服务优秀空间,器乐合奏《斗琴》获湖南省第六届文化(群艺)馆(战)业务技能竞赛二等奖,《双减促成长,新画润我心》获湖南省第十七届“三湘”蒲公英活动儿童组美术优秀作品,《大祥年鉴(2022)》获第九届湖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三等年鉴”表彰。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产业基础仍然薄弱,高新科技类项目和能吸引产业聚集、具有带动性的龙头项目少;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凸显,对上级财政依赖程度高,刚性支出压力大;营商环境有待加强,项目开工建设、培育周期长,园区缺少审批权限;社会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压力仍然艰巨;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方面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服务企业和群众的能力有待提升。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大祥区不断强化“三促三提”,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荣获2023年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推荐。一是聚集社会力量。着力发动群众筹集行动,广泛宣传、广泛动员,形成强大合力,收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资金1600万元,申报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9000万元,统筹使用各类财政资金近6亿元。二是强化全程监督。聘请义务监督员、接受网上投诉等方式,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动态优化工程改造内容,群众满意率达100%。三是跟踪难题处理。制定区、街道两级建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紧盯小区业主直接反映的诉求、矛盾等问题,及时、快速、高效办理解决。2023年通过联席会议整治物管问题47项,执法17次,办结业主诉求1600余件,获得广泛业主一致好评。

【壮大实体经济】2023年,大祥区建成区乡村三级“帮代办”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三送三解三优”等行动,为企业纾难解困900余个,相关做法被省市推介。一是闲置用地再重组。对濒临破产企业闲置用地进行招商重组,以转让、收回等方式盘活利用,开展靶向招商,保姆式服务,大力引进产业链引擎性项目,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融合。二是低效用地再开发。对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或者生产经营出现短期困难的“僵尸企业”,由政府主导方向,新引入市场主体进行联合开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僵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三是优质项目再招商。对“已批已供”但投资方继续投资意愿不强的项目用地,按照主导产业发展和布局要求开展项目精准招商。支持落户企业以市场换产业引项目,以贸易促投资引资金。持续推进湘商邵商回归招商活动,鼓励开展驻点招商和以商招商,促进已落地企业引进合作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四是营商环境再优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程电子化办理开业、变更、注销营业执照登记2578户,网上名称自主申报核准472次。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银行今年共计区内放贷29.1亿元。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将所有市场主体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注重发挥法治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创新建成涉众型经济案件接待处置中心,全年办结历年积案16起,为受损企业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3.2亿余元。

【增进民生福祉】2023年,大祥区推进医保经办网络阵地,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特殊人群全覆盖。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西苑幼儿园、临津门幼儿园、曙光小学一期工程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整改建设永红教学点周边围墙等项目40余个;大祥一中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标兵校园,樟树小学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学校,民办教育机构党建工作经验做法被省教育厅推介,学生资助工作获评全省先进。创民工作成效明显,华夏方圆小学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全区3个调研点得到创建全国民族团建示范市第三方评估组高度评价。

【驱动“数字乡村”新引擎】2023年,大祥区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以“网格化+居民微信群”为纽带,探索构建乡村振兴数字化新模式,7月,在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启动仪式现场会上,全省40个县市区到我区现场观摩,我区在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一是实行“全覆盖”。构建“区、乡、村、组”四级联动基础网格体系,建立区乡两级网格指挥中心,负责信息的精准分拨、技术指导和协调督导职能部门落实。分块分线建立基础网格516个,接入平安城市摄像头1631路、教育摄像头796路、雪亮人脸识别6路、乡村政务摄像头14路,实现全区网格全覆盖。二是实行“快处置”。在各网格村(居)民群中设立虚拟网格员,24小时全天候自动提供“村(居)民上报”引导服务,第一时间上报村(居)民诉求,再由后台自动把村(居)民上报事件生成工单推送处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上报的村(居)民。三是实行“严考核”。建立“发现报告、调度派遣、事件处理、跟踪核查、评价结案”的网格化管理运行工作机制,实行办理事项智能追踪问效,对办理不及时、群众不满意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由系统自动实行“黄牌警告”,对警告后仍不见成效的在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视情予以问责。

2023年10月,湖南省文物局审核同意邵阳市大祥区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作为博物馆设立备案,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正式进入国有博物馆序列。

2023年10月28日,大祥区犬木塘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完成,正式蓄水发电。

2023年,大祥区城北路街道仙人井老旧小区改造。

撰稿人:赵紫因


主办单位:中共邵阳市大祥区委 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大祥区数据局
网站标识码:4305030003 政府值班电话:0739-5322208 备案许可证号:湘ICP备18015654号-1
纪委投诉电话:12388 湘公网安备 43050302000160号
主办单位:中共邵阳市大祥区委 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邵阳市大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